不知道大家行街的時候有沒有留意你所在的街道是甚麼名稱?或許是當要使用到地圖去找出目的地時你才會留意。每一條香港街道名稱其實都與眾不同,命名方式亦有所不同,有的會使用人名,有的會使用鄰近建築物。現在就為大家介紹一些街道的由來。
眾所周知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,故此香港有不少街道會使用到英國的官員、軍官、香港總督、以及皇室成員去命名街道。以皇室成員命名的有皇后大道、英皇道、公主道,而位於中環的租庇利街則是為紀念維多利亞登基五十周年而命名;以香港總督命名的街道有以第一任港督砵甸乍爵士命名的砵甸乍街、以第六任港督麥當奴爵士命名麥當奴道,有趣的是幾乎每位港督均有「專屬」的街道。除了使用英國官員的名稱來命名街道外,亦會使用知名人士來命名,例如位於銅鑼灣的渣甸街就是以渣甸洋行創辦人威廉渣甸命名,另外還有以擁有該地段的怡和洋行命名的怡和街。
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,有部分街道亦會以世界其他地方名或城市命名,例如東京街、渣華道,尖沙咀的海防道以越南海防市命名。海防道原名「額彌金道」,於1909年被改稱為海防道,以表示香港與越南海防市有貿易往來。
街道除了會用人名、地方名去命名外,有部分街道會以植物、動物、食品、以及各行各業名稱等。